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表示,从高素质的劳动力到成熟的基础设施,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仍然充满吸引力。“由于缺少基础设施和供应体系,越南这样的国家很难吸引制造业。”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希尔金近日表示,尽管在他今年主持发布的一个报告中,推测了未来制造业由中国回迁美国的可能性,但并不代表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会受到影响。
今年6月,希尔金主持发布了报告《制造业重归美国》。报告指出,由于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上涨,中国将不再享有“制造大国”曾经的优势。“2005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到201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1%。同样,2010年,中国工人的时薪是8.62美元,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到2015年,预计长三角中国工人的时薪将涨至15.03美元,而美国南部是24.81美元。”
另外,据希尔金调查,中国一些沿海城市的商业用地价格已经高过美国。“未来五年,在美国一些地区制造的商品,生产成本将只比中国沿海城市略高5-10%,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报告发布后,引起了中美多位相关人士的注意,并引发猜测: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是否已风光不再,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又是否会接过这根“接力棒”。
对此,希尔金向本网记者表示,从高素质的劳动力到成熟的基础设施,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仍然充满吸引力。“由于缺少基础设施和供应体系,越南这样的国家很难吸引制造业。”
而对于部分回迁制造业的美国企业,如福特汽车,卡特彼勒等,希尔金表示,这些企业只是基于日益上涨的运输成本,回迁了一部分制造业来面对北美市场销售。“大部分制造部门还是会留在中国面向日益广阔的中国及亚洲市场。我相信中国还会建设更多的工厂,创造更多的就业。”
美资企业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沈达理也对此表示,尽管中国的制造成本有所上涨,但霍尼韦尔仍然十分重视在华的制造业。相较于东部,中国内陆的吸引力已越来越强。“除了中央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激励措施让我们向内陆发展,还有劳动力迁移的吸引力。以前很多农民工只是到中国的东部打工,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农民工留在了他们的家乡。深圳的流动率基本在20-25%,一般到春节都会回家,节后需要再招新的员工,但是在西安,人员流动率只有3%。”
沈达理认为,外资企业今后会进一步向内陆发展,就霍尼韦尔而言,还会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我们要从研发、设计、测试等各方面,在中国创造一个成熟完善的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