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青藏联网工程进行了第一次带电调试,一周后,首台主变正式带电投运。这就意味着,全国几万名电力员工参战的电力天路已经进入投运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宿志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首席专家。在他看来,绝缘问题是青藏高原电力建设难以跨越但又必须跨越的一座大山。
宿志一:外绝缘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空气间隙的问题,一个是外绝缘爬电距离的确定问题。
高海拔外绝缘容易造成击穿,如果经常发生放电和击穿,线路运行过程中就会不停地跳闸,以致于无法连续输电。
所以在青藏联网工程前期论证时,采用哪种输电方式、如何确定电压等级都一度成为科研人员持续争论的焦点。
王成:青藏联网直流线路从格尔木到拉萨,输电距离有1038千米,从输电经济性来说,采用直流输电比交流输电更经济;另外,因为西藏电网是典型的弱受端,所以采用直流输电更有利于确保工程投运后藏中电网的稳定性。
针对青藏高原高海拔的特殊性,国家电网公司进行了电压等级的论证工作。一年以后,建设青藏联网工程获得了国家正式的科研论证批复,青藏联网直流工程也从最初富有争议的500千伏,最终确定为400千伏。
宿志一:国内曾经做过的高海拔外绝缘工作都是间隙距离和表面爬电距离很短的试验,这都不能满足青藏联网工程的需要。
2008年10月,在西藏羊八井高海拔试验基地,中国电科院会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华天公司,利用该公司生产的冲击电压发生器,顺利完成了长间隙冲击放电试验。羊八井长间隙放电试验数据的获得,终于让青藏联网工程翻越了海拔4300米的外绝缘技术高度。经过外推和加大修正预度,高海拔外绝缘技术终于能完全满足青藏联网工程的开工条件。 宿志一:我们做的是50以上的闪络电压,就是10次里可以有5次闪络,那就有5次可能不闪络,但设计的时候必须加大难度,一定要让它的概率小于千分之几。
外绝缘技术攻破了,为了寻找可靠的绝缘材料,有专家提出,青藏联网工程可以借鉴航天精度的技术标准。这就意味着,如同航天设备一样,每种绝缘材料都必须经过苛刻的仿真试验的检验方可使用。
马为民:我们一开始需要一个9米长的套管,导致投入很大,造价也非常高,对整个建筑的设计,对我们以后的安装、施工难度都非常得大;后来通过我们的分析、计算、论证,把这个套管进行了优化,最后将套管缩短成6米。因为6米长的尺寸,其技术更加成熟,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