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带动中国 全球聚氨酯的发展与展望

 

近30年来,世界聚氨酯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化学工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而中国将成为推进世界聚氨酯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聚氨酯泡沫塑料工业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目前的年产量已达40万吨,占聚氨酯总产量的60%以上。其中软泡聚氨酯年产量为26万吨,硬泡聚氨酯为16万吨。


  一.全球聚氨酯发展现状与趋势


聚氨酯(PU)是世界六大发展的合成材科之一,其工业发展较快,过去5年始终保持6%的年均增长率。就其应用广度而言,已跃居诸种合成材料的首位。可以预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聚氨酯工业的发展将为人们带来更为便利和舒适的生活。而中国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在吸收了世界水平的技术和规模装置后,必将成为世界聚氨酯工业发展的动力源。


据陶氏化学公司公布的数据,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聚氨酯年产量总计只有110万吨,而进入21世纪已超过了900万吨,增长了约9倍。在我国,近10年的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2000年我国各种聚氨酯产品年产量已近100万吨,比1997年的60多万吨增长了约50%。随着21世纪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国际聚氨酯工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1.全球聚氨酯发展现状


在生产上,聚氨酯工业和大多数化工产业一样,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聚氨酯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产品越来越大众化及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生产商们发现,为了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必须拥有一定的规模效益。于是,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能也声速提高。比如,聚氨酯的主要原料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TDI(甲苯二异氰酸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新建或拟建项目的设计能力均在15万吨/年以上,而10年前世界级工厂的产能还不到这些新项目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聚氨酯工业的基本原料——异氰酸酯和多元醇与大多数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有一个较大的区别,那就是存在着技术壁垒。尤其是异氰酸酯生产的关键技术垄断在巴斯夫、亨斯迈、拜耳等少数几家大型跨国公司手中,而这些公司又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建立起大型聚氨酯跨国垄断公司,牢牢掌握着世界聚氨酯原料市场,使世界聚氨酯工业的集约化现象更加突出。


而对于一些技术含量并不高的聚氨酯加工制品及发泡剂、密封剂等产品,商业化已非常成熟,不同生产商的产品往往可以互相替代,用户所要求的服务也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商为了占领市场不得不降低价格,较大的企业则通过扩大产能、实现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中小型企业则不得不通过整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经过近几年的重组改造,世界聚氨酯生产的集中度已越来越高。


2.全球聚氨酯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年均增长率长期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产业,聚氨酯工业迅猛发展的势头有赖于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聚氨酯产品大众化趋势的加剧,开发新产品、拓展新用途对聚氨酯工业能否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变得至关重要。


在众多新产品的开发中,聚氨酯发泡剂的研究工作尤为引入关注。根据蒙特利尔协议的要求,明年美国和西欧将禁止使用HCFC(氢氯氟烃),而CFC(氯氟烃)也将在全球禁止使用。在当前主要的CFC发泡剂替代产品中,欧洲和我国以环戊烷类产品为主,美国多采用HCFC-141b。但无论是环戊烷还是异戊烷,均属于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HCFC-141b只是一种过渡产品,对大气臭氧层仍有一定的破坏。因此,开发全新的CFC发泡剂替代物已成为各大公司和科研机构研究的重点。


在其他聚氨酯新技术的研发中,降低VOC和中间体游离TDI技术的研究、可降解回收的聚氨酯材料的研制、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等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这些技术恰恰也是建立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而拓展聚氨酯产品新用途和新的应用领域,则是各大公司重点研究方向。


二.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


1.我国聚氨酯发展现状与困难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内近几年PU业发展也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规模也是举世瞩目的,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业的飞速发展使聚氨酯应用领域也实现了更多元化的发展。众所周知,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基地。从2004年进口海关数据来看,DMF广东到港的货源比例一直呈上升势头。DMF进口数量增加进一步说明了其在电子应用领域的增强。据统计,仅2003年一年应用于电子产品制造的DMF就有1.4万吨。预计2004年将有望达到2万吨以上。其中日、韩产品仍然占到很大的比例。


巴斯夫和亨斯迈与中国合作伙伴在上海漕泾兴建年产16万吨MDI、13万吨TDI及附属产品的一体化项目的协议在上海签字。与此同时,拜耳公司也打算在当地兴建一年产23万吨的MDI和年产15万吨的TDI工厂,他们还计划再建立一个年产28万吨的聚醚多元醇生产厂。这些世界级的工厂一旦建成,不但对中国及亚太市场,甚至对全球聚氨酯市场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大项目为什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在了中国?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突出、市场巨大的潜力以及入世带来的商机,是这些大跨国公司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巴斯夫公司的有关人士指出,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聚氨酯市场的增长幅度已超过20%,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聚氨酯市场前进的主要动力。陶氏化学公司聚氨酯业务部副总裁也认为,由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聚氨酯用量的增长关系密切,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对于聚氨酯工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聚氨酯工业将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受益。


但根据哥本哈根国际会议禁用氟利昂发泡剂的决议,我国必须加快寻找替代品的步伐,尽早实现全部替代。同时要开发高阻燃性、低烟雾聚氨酯泡沫塑料,加强结构发泡和高承载泡沫塑料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为各行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是:国外聚氨酯硬泡主要消费于建筑业,占硬泡消费量的50%以上;我国大多用于冰箱、冷库,用于建筑业保温尚处于初始阶段。由于汽车和摩托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为聚氨酯泡沫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其潜在市场也非常广阔。目前,我国聚氨酯泡沫需求量已达到35万~40万吨/年。


2.我国聚氨酯发展方向


用聚氨酯轮胎代替橡胶轮胎是近几年来世界轮胎业的发展方向。艾美莱泰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技术开发公司,该公司在研制聚氨酯轮胎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承受了巨大的财务亏损,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据固特异公司称,真正实现聚氨酯轮胎的商业化生产可能还需要几年的努力,但通过持续的开发研究,聚氨酯轮胎的前景无疑是美好的。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涂料的发展。消费量从1985年的8000吨以下,猛增到1993年的近3万吨。汽车工业同时对汽车涂料质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聚氨酯涂料已广泛普及。航空业也是聚氨酯发展的一个方向。据有关资料显示,单单制造客机座椅在数量上和寿命上对聚氨酯的需求都比汽车多。聚氨酯在其他领域(如皮革,涂料等)的用量也不少。所有这些都预示了聚氨酯在我国今后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而水性聚氨酯生产在起步阶段遭遇了一点小“滑铁卢”,就是一些厂家的反应为不知道运用水性生产用来做什么,下游的制品行业似乎对水性产品也还没有引起较高的重视。但随着市场仿皮要求的增长和产品环保健康化、性能优越化以及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成熟的水性将普及推广,最终取代溶剂型产品。


另外,聚氨酯的回收利用无疑是目前发展的另一个热点。回收利用聚氨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是有利的,但是主要问题还在于回收废聚氨酯是否有经济效益。由于聚氨酯的用量较大,而近期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其废弃物回收市场前景看好,但以前使用的回收方法经济性普遍不强,未能广泛推广,因此,开发一种经济可行的回收方法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




 

返回